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大帝修仙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镜庄

第一百三十七章 水镜庄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后来他曾又多次深入南漳,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去寻找这水镜庄。只是可惜早已是物是人非,山还是一样的山,水还是一样的水,那处白马洞却是杳无踪迹,只剩下到处怪石嶙峋。因此这司马干更加相信这司马微就是那传说中的仙人,而那水镜庄就是这传说中的仙人洞府,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

不过也就是因为此事,司马干就开始耽于世事,一心梦想出尘,四处求仙问道,淮南安刘安成为了他的目标,只可惜后来却不应被这鲜卑妖人钻了空子。(未完待续。。)

水镜庄的旧址位于今天湖北省南漳县的玉溪山麓。传闻其水镜庄,专门培养天下奇人异士。每位成员皆被视为当代最杰出的军师,因此各方诸侯无不想方设法招揽,以求为己效力,但他们多半仅依自身的意愿、信念和理想行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胁利诱。这民间传说果然不假,绝不是空穴来风。

水镜庄又称白马洞。在南漳县城南门外1公里。背倚玉溪山,层峦叠翠,下临彝水,泉流淙淙。山腰峭壁处有一天然石室,刀削石壁之间有一岩洞相传一白马常出入洞内,上古叫“白马洞”。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为避北方战乱而南迁于此,雅号“水镜先生”,“水镜庄”由是得名。

公元206年,刘备襄阳遇难,马跃檀溪来到水镜庄,在水镜庄与司马徽相遇,司马徽向他推荐“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顾茅庐”、“隆中对”等故事,三国鼎立,更使司马徽名昭一声。

水镜先生的究竟是如何来临?据说,司马微的好友庞德公,也是当时著名隐士,在鹿门山举行酒会,诸友或歌或咏,很是热闹。司马徽论古谈今,言谈洒脱超凡,令满座寂然,敬意盈胸。庞德公举杯上前,说:“先生数典如流水,水清似镜,真乃水镜先生矣。”此后,“水镜”之名便名扬中原,隐居之地白马洞也被称为“水镜庄”了。

从山下到洞口高约数十米,青石板铺就的石阶直达环山城墙。此洞深有约30米,高约8米,宽约8米,相传有白马常出入于此洞中,故名白马洞,也叫圣马洞。洞内风雨不至,冬暖夏凉。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读书,可以抚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浓。洞口阔内狭,形状像是个大喇叭。当年,水镜先生常在洞内抚琴,悠悠琴声借着岩壁的回声,传响于山林水壑之间,很有几分情趣。

遥想当年,清风瘦骨的司马徽束古装、佩长剑在此抚琴弈棋,吟诗作画,临风把酒,好一派自在洒脱的隐士风采。这悠悠雅意,不知影响了多少中国文人。甚至在中国入仕者内心深处,何尝不深藏着一幅这样的山林生活图!

水镜庄内,多是亭阁式建筑,飞檐凌空,气宇轩昂,金窗修户,朱梁画栋。司马徽、庞德公和学生诸葛亮、徐庶、庞统等人风采飘逸,常在此弈棋、弹琴。院内风格古雅素朴,青砖黛瓦,映着绿树红花,显得极有画意。院内绿树掩映,花香鸟语,典雅幽静。

相传水镜先生就是在这水镜庄内与刘备剪烛夜话的。当年一个是挥手论势的水镜先生、一个是手按剑柄洗耳恭听的刘皇叔;一个是林泉高士,一个是落难英雄;一个是诚心荐言,一个是虚心聆教。若不是有这番长谈,刘备怎能得卧龙、凤雏之助,怎么能摆脱困境、迅速崛起?

当年司马干曾在此生活学习一段时间,自是对这水镜庄的情形是一目了然,记忆犹新。但是当司马干当年入水镜庄学艺之时,诸葛亮、庞统等师兄是早已经是早已下山。

按照这司马干所叙述这般,林易是早已探出这水镜庄可不仅仅是世外桃源般,只怕就是那传说中的洞天福地。只是这样的小灵天之地,常人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自从这司马干由于天资不佳,学艺不精,离开这水镜庄后,这水镜庄就好像从这世间消失一样。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