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三古堆 > 第115章 楚头吴尾话钟离

第115章 楚头吴尾话钟离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钟离国故地在今山东枣庄峄城,后迁于州来之西,再迁至今安徽凤阳、蚌埠一带。

后来楚灭州来之西的钟离国,以其地置钟离邑。由于钟离国的迁徙,相继留下了钟离故地、钟离邑、钟离城等“钟离”之名,形成了多个“钟离”并存的局面。

考古学家在清理研究文物时,发现多件青铜器上有铭文“童麗”字样,先秦时期“童麗”通钟离,该墓应与钟离国有关。

其中有一件镈钟上有30字,其中有“童麗公柏之季子康”等字样,古代兄弟排行的次序为“伯、仲、叔、季”,伯是老大,季为老小,“季子康”就是名叫康的小儿子。

考古人员由此确定:该墓是钟离国君柏的小儿子的墓葬。

《左传·成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76年:冬十一月,鲁国偕晋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邾国等,与吴国在钟离会盟。

《左传·昭公四年》即公元前538年,楚国在钟离筑城防御吴国,这时钟离国已成楚国的附庸。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即公元前519年,吴国攻打楚国的州来(今凤台一带),吴楚在钟离境内大战一场。

《汉书·地理志》记“九江郡”有钟离县,注为“钟离子国”。

《水经注》:“淮水又东过钟离县北。”注明了钟离县的位置在淮水南岸。郦道元注:“《世本》曰:钟离,赢姓也。应劭曰:县故钟离子国也,楚灭之以为县。”

让后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钟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遂灭钟离、居巢。

因为两个小孩争夺桑叶,引起两家大人械斗,在械斗中卑梁人吃了亏被打败;卑梁城的长官“怒”,派城管去攻打钟离城复仇;楚王得到消息“闻之怒”,派正规军出战,打垮了卑梁城管、剿灭了卑梁城;吴王“闻之大怒”,两国大战由此开始,最终的结局是吴国获胜,钟离、居巢均被摧毁。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小忿而步步升级成两国大战的案例。

“小儿争桑”事件发生在吴攻州来的第二年,钟离自此属吴。至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钟离属越。数年后,越国又把钟离归还给楚国,直至楚灭。

有学者认为,历史上的“钟离”分指三地,分别是钟离国故地、一迁地和再迁地。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