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荣耀 > 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巡之出京

第二百六十五章 出巡之出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沈渭闻之。自桂林疾驰直入钦州大营,面斥蓝玉言道:“将军乃圣上亲将,而今所为。岂不是有辱陛下圣名。”

蓝玉大吃一惊。不明就里,连忙向沈暂请教,这才得知原委,不由大汗淋漓。拱手向沈渭致歉:“末将忙于军务。于军纪有所疏忽,请大人恕罪,如无大人今日当头一喝,末将几成罪人。”然后连忙将犯事军官和士兵移交镇抚署法办,并传令三军,严申军纪,然后亲自行文向钦州府和广西布政司致歉。

沈渭回到桂林后,在省参议会上严责钦州知府。言道地方官员当以保民为要,钦州知府不闻不问,只知推谭,是为失职,所以要求将其撤职,以正纲纪。广西省参议会经过激烈争辩,最后终于通过了沈渭的建议,上报内阁吏部,将钦州知府夺职。

刘浩然听说了这件事,趁着沈偕到南京述职时召见了他,与他对言治政之道。沈渭言道:“君子常少小人常多,圣上风厉,以善法而行,则贤者举而不仁者远矣。”刘浩然善其言,便开始大力提携他。

而叶宗茂是朱升同乡好友,在江南入主徽州时就职婆源县令,修城积粮,招抚流离,在任六载,为政有声,后历任池州府知府,武昌府知府,江西参政。

不过经过几天。身为太傅的宋镰看不过去了,严厉指责了左右詹事等东宫属官几句,而太子刘焕章一直当宋源是明师,恭谨有加。听了老师的斥,当即认识到自己太张扬了,于是便传令闭宫,不再随意接见外人,而是一心读书。

相对而言,齐王府和楚王府就没有那么热闹了,按照明制,授爵后的封地一般都在南海或边疆地区。例如齐王的封地在南海的加锡岛今苏拉威西岛北部,楚王的封地则在加锡岛的中部,耍他们去那里就国是不可能的,所以刘焕诚和刘焕蕴继续留在南京,完成他们的学业,不过他们可以招募人手去经营自己的封地了,毕竟这两位皇子成年置王府后,可以哼哼长史、仪卫长等文武属官。

刘浩然似乎对此漠不关心,而是一连下诏给内阁,言及冠礼乃华夏民族嘉礼之大。极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当大兴之,以除元暴带给中华民族的遗毒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摧残。于是内阁紧急商议后,礼部、学部、户部联合行文。将冠礼确定为一种必行礼仪。男女少年十六岁便可行此礼,最大不可超过二十岁,而此礼由各地学校统一在文庙举行,并制定了详细的礼节、程序和服饰。当然了,大明现在提倡勤俭,百姓军民子女的冠礼不必搞得如皇家一般隆重,毕竟刘浩然有的是钱,百姓们不一定那么有钱。所以服饰以简约为主,礼节和程序

三月初。刘浩然下诏,命太子刘焕章监国,他带着皇后薛如云、皇贵妃秦罗,金紫光禄大夫李善长,银紫光禄大夫冯国用等人出巡。

自从北伐期间出巡过北方几省,刘浩然一直“宅”在皇宫和南京,很少出远门。他这次决定出巡南方诸省,就是想与的方军民官更好好谈一下,摸一下民情,实地调研一番。为将来的政治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大明宪章》的起草做准备。

三月初六。刘浩然在五千大内亲军的护驾下,出南京崇文门,皇太子刘焕章领孙炎、丁德兴、刘基、杨宪、胡惟庸等大学士、直学士、阁部尚书等文武百官相送,直至南城外十里。刘浩然拉着刘焕章的手,好生勉励了一番。然后又嘱咐孙炎等大学士几句,向南而去。

刘浩然出巡的第一站便是安徽南部的徽州府休宁县,为得是护送“帝师”朱升老夫子回乡。朱升此时已经七十七岁高龄在历史上朱升死于,弛年。在本书给主角面子,多活了几年。明历四只时便乞骸还乡。刘浩然挽留道:“联年少丧亲,孤苦零落,今有先生为师,实为高堂,请老师委留时日,让联多尽孝道,以体人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朱升也不好说什么了,于是除了受领一个国史馆院士职位后。便谈出大明政坛,只是颐养天年。到了这两年,朱升觉得自己年事已高,恐时日不多,思乡之情也更浓,便执意还乡,刘浩然也只好答应了。

到了徽州府。江西布政使叶宗茂、湖北布政使安然和安徽布政使徐茂诚赶来觐见。安然和徐茂诚不必说了,安然因为在云南布政使任上政绩显著,本来刘浩然还想让他在云南再干一届,但是安然身体有些不行了,刘浩然体恤他。便将其调回湖北这位置重要但是政务不繁的省份来,换了另一个能吏沈揩过去接任。

沈渭字尚贤。钱塘人,以明敏称,历任湖州知府、陆军部员外郎、广西参政,政绩显著。尤其是其任广西参政时,时当蓝玉在钦州练日本雇佣兵,其属下悍兵骄官专门刮练日本雇佣兵的明军官兵常肆祸于地方酒馆等处。百姓常与之械斗。地方官员惧于蓝玉圣宠,不敢言及,只得上秉省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