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帝国的荣耀 > 帝国的荣耀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庙与北方士族

帝国的荣耀 正文 第一百七十三章孔庙与北方士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接下来介绍的几位,杨弼成是元初重臣名儒杨惟中的后人,江载源是名儒窦默的传人,张谦是元初名臣张文谦之后,刘承志是元初名臣刘秉忠之后,王宜循既是元初名臣王询之后,又是郭守敬的弟子,而张、刘、王三人算是邪州今河北邢台紫金山学派的代表人物。

接见这三位,刘浩然嘴角微微动了一下,他们可都是北方士子中的实力派,其父祖从忽必烈开始就在元廷出仕为官,积攒下来的人脉和实力不是那些名儒士子所能比的。

见完这些有名的北方士子名儒之后,后面的那些小角色就不用孔克坚一一介绍了,而刘浩然也开始介绍起随身的文人士子。

“这个是江西的程亚夫先生。乃勿斋先生之孙,草庐先生的爱徒。”刘浩然既然要上曲阜拜孔庙。也准备拜会一下北方名儒士子,自然身边要征召一些拿得出手的名士。程乃彬字亚夫,不仅是朱熹老夫子亲传弟子勿斋先生程若庸的孙子。更是江西理学奠基人、朱学大师吴澄之徒,这两个身份自然够重了。

听得刘浩然这么一介绍,孔克坚以下众人立即对程乃彬拱手相礼,恭敬之色尽表于色。

“这位是河南大儒姚尚鲁,姚直斋先生乃雪斋先生之后,师从鲁斋先生家学。”孔克坚介绍第二位五十多岁,一脸皱纹的男子。

这都是什么人呀?姚枢的子孙,许衡的再传弟子?刘浩然脸上露着如春风般的笑容,心里却一阵苦笑。姚枢,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元初名臣,理学家,曾经在元军俘虏中访得湖广名儒一赵复,劝其北上讲授理学,从而使得理学在北方广为传播。“复赵复传其学,由是许衡、郝经、刘因,皆得其书而尊信之。北方知有程、朱之学。自复始。”

而姚枢本人也是一名理学大家。他与许衡在河南苏门今辉县西北相遇,一见如故,然后两人与另一名儒窒默共进同退,讲习经史,传教生徒。

许衡就不用多介绍了,北方理学的领袖人物,他虽然在学术上并无大的建树,可是此人曾经“辅佐”元世祖忽必烈传承儒学,承流宣化理学,并定其为官学。北方众多儒生对其是歌颂备至,连江南很多学子儒生也颇知其名。

煌啪家族背景,许衡大家的嫡传弟子,姚尚鲁真算是北方理学界的一位夫腕了,刘浩然自然要对其客气三分。

“这位是淅江的清节先生。”刘浩然继续介绍道,清节先生名桂德。字彦良,淅江慈貉人,元末乡贡进士,为仓山书院山长,后改平江路今苏州学教授。前年应召,与程乃彬同列国史馆院士,太子正字。

“原来是直斋先生,早就听闻你的大名,化文先生胡从宪字是你的师门同窗吧?他对你的学问是推崇备至啊!”

“这位是河北大儒卫肇端,绍续先生,师从江汉先生。”客气一番后孔克坚继续往下介绍道。

好嘛,又是一个大拿,江汉先生,也就是北方理学始传者一赵复,他北上传学,誓不出仕元廷,最后终老于河北真定今河北保定,他

“这位是河北大儒郝扶风,召公先生,陵川先生之孙。”

刘浩然挽着这个六十多岁却异常硬朗的老人,眼角不由地跳了一跳。陵川先生,正是郝经,他原籍山西陵川,后迁居河北保定。在北方理学几位名儒中,刘浩然最不感冒的就是这位郝经,因为这个老夫子提出了“用夏变夷能行中国之道,即为中国之主”也就是只要蛮夷异民族对中原汉族地区实行了礼乐之治,就应该拥护和支持。他大力赞赏历史上北魏孝文帝,认为其就是“用夏变夷之贤主”在他的眼里,元世祖忽必烈也是这么一位英明之主,所以他把自己辅佐元廷当成是光明磊落的事情。这个观念与刘浩然的想法格格不入,但是现在不是翻脸的时候,所以刘浩然的脸上依然是笑容满面,和蔼可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