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徐后传 > 第204章 千古奇冤

第204章 千古奇冤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求生路的百姓纷纷响应,明教的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红巾军很快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大元,大元无数次派兵镇压,但按住葫芦浮出瓢,星星之火越灭越盛,大元的军队不复以前入主中原的辉煌,被看似乌合之众的红巾军揍得退出江南。

大元暂时和红巾军休战,而江南的红巾军起了内讧,很快各自为阵,互相吞并残杀,明王韩山童被架空,形同傀儡,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三分天下。

所以在三分天下之前,李善长虽然一直跟着朱元璋身边出谋划策,他其实和张士诚同属一个阵营,都是明教红巾军,两人有些私交,且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平日喜欢附庸风雅,深受江南文人的推崇,比起朱元璋这种文盲泥腿子农民,李善长和张士诚诗文相答,更聊的来。

后来张士诚和朱元璋两人都自称吴王,彻底决裂,帐下谋士将军自然各为其主,从盟友变成了对手。私盐和海商起家的张士诚最为富有,控制大量盐田还有漕运海运的船只,人都是要吃盐的,所以朱元璋和张士诚开战的同时,食盐交易买卖也从未断过。

朱元璋下过多次禁令,不准和东吴交易,违者以叛徒处置,但处于现实考虑,这道禁令并没有起很

韩国公李善长,和魏国公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一样,都是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最初跟着朱元璋造反起兵的谋臣,响当当的从龙派。虽不像徐达和常遇春这种冲锋陷阵的武将立下战功,但其智谋了得,出谋献策,功勋卓著,是文臣第一人,人称“军中萧何”。

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封了李善长为左丞相,并赐金书铁卷,封韩国公,是唯一得到公爵爵位的文臣,名声大噪。

除了名以外,李善长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权力,身为淮西文官集团领袖的他,成功的将文官里唯一可以于他抗衡的诚意伯刘基从朝中挤走,逼得刘基辞官回乡,去老家青田县养病去了,于是没有了对手掣肘的李善长在朝中呼风唤雨,几乎无所不能。

除了在名利上登峰造极,李善长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贵。李善长和洪武帝是君臣,也是儿女亲家。

临安公主下嫁李善长的长子李琪,成了李家的儿媳妇,而且临安公主是洪武帝的长女,地位尊贵无匹。

大作用,朱元璋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佯装不知。

李善长作为朱元璋身边的第一谋士,肩负筹备粮草的重任,食盐是必不可缺的,水至清则无鱼,李善长暗地派手下和东吴贩卖私盐等各种交易,除了军备所需外,自己和手下也获利丰厚。

李善长心思缜密,思虑周全。难得在名利巅峰时头脑也仍然保持清醒,深知盛极而衰的道理,极力促成长子李琪尚了公主,有了公主的庇护,将来李家后人即使没什么本事,也足以守成了。

之前徐妙仪怀疑过李善长,包括他的对手刘基,因为有能力瞒天过海,一直藏在背后截断线索,甚至将锦衣卫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人,朝中有这种实力的只有几个,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义父道衍禅师将这个名单一一列举出来,当时李善长的名字就在其中。

有了人选,欠缺的是足够的动机:到底是谁非要弄死谢再兴不可?

张士诚书房那些断断续续的绝密文书揭开了一切关键的线索……

其实一切在源头时就注定了结局。元朝末年,民不聊生,韩山童创建明教,振臂一呼,宣称“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给即将饿死的百姓指出一条活路。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