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大明·徐后传 > 第93章 旧案迷局

第93章 旧案迷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接下来就比较血腥了,李辰根据当时金华衙门婢女和歌姬等人的口供,写下了谢再兴叛变的全过程:

参将李梦庚拿着主公朱元璋的手令去接替谢再兴。金华知府栾凤设宴开席,给李梦庚接风洗尘,谢再兴当然也受到了邀请。

可是交接令牌的时候,谢再兴突然发难,一剑刺向了知府栾凤,栾凤四处逃命,他的妻子王氏闻讯赶出来,拦在了丈夫面前,求谢再兴放下刀剑。

谢再兴不听,先杀死了王氏,然后将栾凤一剑封喉,夫妻双双入黄泉。李梦庚拔剑反击,但是武功远不如谢再兴,被当场割伤了手腕,谢再兴捆起破口大骂的李梦庚,搁在马背上,然后骑马往苏州城方向而去!

次日,就传来了谢再兴投奔了张士诚,以参将李梦庚为投名状,背叛主公朱元璋的消息。据传李梦庚坚持不投降,被张士诚所杀,并挫骨扬灰。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在兴起之初,就是靠着这九字真言,而金华城就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金华有千里沃野,民富兵强,人杰地灵,宋谦和刘基等名士就是在金华城成为朱元璋的座上宾。

外祖父谢再兴攻下了这座城市、誓死保卫这座城市,是朱元璋大后方定海神针般的人物。

可为何他在最辉煌的两次金华保卫战后,会背叛朱元璋呢?

徐妙仪是谢再兴的亲外孙女,因此在看刘辰用平淡的语气陈述事件经过的时候代入了自己的立场和情感,总觉得外祖父哪里不对劲,疑点重重。

此时天已经黄昏了,夏日的夕阳透过窗户,将她伏案读书的身影扯出一条长长的阴影,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继续往下看。

消息传出后,朱元璋暴跳如雷。

根据刘辰的描述,外祖父去苏州投靠张士诚之前,曾经和朱元璋有过争执,起因是外祖父身边两个高级将领,一个左总管,一个麋万户,这两人经常去张士诚的地盘贩卖物品,当金华城的知府叫做栾凤,是高邮人,才华了得,是文人,江南名士,管政事民生;谢再兴掌握兵权,管理军队,两人配合默契。

可是栾凤向朱元璋密报,说谢再兴身边的左总管和麋万户去张士诚那里私自做买卖,所得甚多,并且向张士诚泄露了军机大事,朱元璋大怒,下令将左总管和麋万户砍头,并且将两人的头颅悬在谢再兴的军帐中,以提醒他犯了失察之罪。

看到这里,徐妙仪从卷宗里翻出了当年栾凤写给朱元璋的亲笔信,内容确实如此。而后还有一封信,是说外祖父谢再兴看见军帐悬挂的人头后,咆然大怒,冲到他的知府衙门里大闹,砸了他的衙门牌匾,并对主公朱元璋口出怨怼之词,骂朱元璋“昏聩无能”、“良莠不分”。

甚至还请了当地的戏班子,在栾凤的知府衙门门口唱起了《窦娥冤》,为左总管和麋万户鸣不平。徐妙仪再翻开朱元璋给栾凤的回函,上面先安慰了栾凤,然后下令要谢再兴回金陵城候命,并且派了心腹参将李梦庚来到金华城,暂时接替谢再兴的兵权,守卫金华城。

看着这份回函,徐妙仪感受了朱元璋对谢再兴的强烈不满,否则怎么会撤下亲手攻占保护金华城的谢再兴,而换上李梦庚呢?或许矛盾就是在此刻激化的。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