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宇宙战争指南 > 第三十三章 全身磁场

第三十三章 全身磁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构成分子的原子间,带正电的原子核与相邻原子带负电的电子群相互吸引,但是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则相互排斥,因此保持着一种充斥亚原粒子和自由电子的类真空般距离。

电磁力是带电荷的粒子间引起的力,是电荷、电流在电磁场中所受力的总称,是四大基本力中,第二强的力,仅次于强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范德瓦尔斯力,即分子间作用力,简称分子力,分子力本质上也是电磁力。

分子间由于这种复杂的电磁力,也使得相邻分子之间保持着相对固定的距离。

一旦分子间的距离小于这个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将靠近的分子向外“推”。

通常来讲,原子由1个原子核和最少1个最多8个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好像是一个恒星系统,原子核居于中央,在原子核周围,电子在做无轨迹的概率跃迁运动,一瞬间在某个点,另一瞬间出现在另外一个点,不存在空间上的连续,等同瞬移。

虽然电子运动没有明确的轨迹,但却服从统计规律,电子云的概念就是这种统计规律的形象描述。

电子云的范围大致就是电子的运动范围,电子云在某一区域的黑点密集程度大致反映了电子出现在该区域的概率密度,即概率除以该区域的体积。

如果把原子的大小看作是一个篮球场,那么原子核比针尖还要小,但却集中了差不多整个原子的质量,而电子,则在除原子核以外的区域,不断的在做随机运动。

一旦分子间的距离大于这个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吸力,将远离的分子向内“拉”。

正是因为分子力的存在,使得物质形态相对稳定,但也因此,导致物质充满“间隙”。

不同分子之间的力的大小不尽相同,这也导致了分子间的距离大小不一。这也导致了宏观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等不同形态。

其中固态物质的分子间的力最大,分子间距最小,因此想要破坏固态物质时,局部施加的力,即压强,要大于固态物质分子间的力,远超破坏液态,气态物质。

一般而言,原子间的作用力还是强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要强于宏观物体间的作用力。

强相互作用力,是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力,质子和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因此可以理解成,强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夸克上,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抵抗着彼此间的斥力,结合了原子核。

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由于异性相吸,产生电磁力,原子核把电子吸引。

同时原子核内有强子,即受强相互作用力影响的粒子,在一个原子的范围内产生作用力很强的强力,拉住了电子,电子因为幽灵般的作用绕着原子核以接近光速运动,产生离心力抵消和原子核之间的吸引力,因此保持着既不能远离原子核,又不能被原子核俘获。

除了一些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外,大部分的常见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原子通过化学键,即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构成了分子,而化学键,本质上来讲,是电磁力。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