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兵锋无形 > 第一章洛阳(上)

第一章洛阳(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冷不丁涌进达官贵人及眷属数万人,是什么个概念?

不管怎么说,在洛阳“将就”了十个月。国民政府搞了许多会议,其中有深远影响此后历史的两个“重要会议”。

一个是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一个是“国难会议”。

前者于1932年3月1日在洛阳西工召开。

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78人参加,汪精卫、蒋介石、于右任、居正、顾孟余组成主席团。

驻宁沪地区的19路军官兵在蒋光鼐、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抗击。

当时尚未称“委员长”的蒋中正先生,决定“迁都洛阳”。

1932年1月30日,国民政府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由林森与国民政府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等五大院长共同签订的《迁都洛阳宣言》。

宣言叙述了“一?二八”淞沪战争的起因与经过,呼吁国际列强干预日军的侵略,强调因上海战事威胁到首都南京的安全,才“出此下策”。

该宣言最后强调:兹者政府为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不受暴力胁迫起见,已决定移洛办公。

叶楚伧任大会秘书长。

蒋介石因为忙于军务未参加。

汪精卫致开幕词,说要国民党内全体同仁“精诚团结,担当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不顾前方枪炮激烈、将士用命,不顾舆论哗然、人心惶惶。

次日便铁道列车大增,以万余达官贵人之巨大阵容“迁都洛阳”,将洛阳定为“行都”。

此时洛阳虽是河南省省会,是省主席刘峙的办公地。,但以远非古时大都会盛况,也非后世大城市模样。

仅仅四五平方公里的市区,寥寥数万人口的小城。

试想一下,连照明用电都不具备,各“府院”只能在大门两边点“宫灯”的情形下。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