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太平天国 > 第二二七章 我们为什么不也造上几艘大舰呢? 带着这种疑问,杨秀清和石达开一直等到了一八六四年

第二二七章 我们为什么不也造上几艘大舰呢? 带着这种疑问,杨秀清和石达开一直等到了一八六四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天朝的科研人员在“东方红一号”的船体建造方面,采用了纵骨架结构和格栅式双层底结构。由于这种双层底一直向两舷延伸到载重水线以上,因而形成了双层的船壳。为了增加船体的强度,在上甲板,设计者们也采用了同样结构。

这艘“东方红一号”铁船总长近两百一十米,船内部用纵横舱壁分隔成二十余个舱室,可以载人五千,装货六千余吨,而排水量则更是达到了三万吨,比起英国人的那艘“大东方号”,还要大出三千吨,堪称是世界货轮之最。

而在动力方面,“东方红一号”更是英国人的“大东方号”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与在船上安装了八千多平方米的风帆之外,船上又仅安装了两台蒸汽机,一台要用于驱动明轮,另一台才是去驱动单螺旋桨的,蒸汽机总功率八千三百马力的“大东方号”不同,“东方一号”则全部采用的是蒸汽机作为动力,总马力高于“大东方号”非止一倍。

当然,对于杨秀清和石达开来说,他们是绝不会像外人那样,对于红海军的真实发展情况一无所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对林海丰和郑南这两位大聪明人亲自主持下的海军装备的研发,就更显得不理解。

在林海丰和郑南的主持下,在天朝科学技术人员及建造工人们的共同的不懈努力下,红海军也有了自己的铁舰。可令杨秀清和石达开感到遗憾的是,比起英国人来,不管是已经问世的北京级驱逐舰,还是正在大连造船厂秘密建造中的昆仑级的巡洋舰,都始终还没有摆脱“小蝌蚪”的形象。

杨秀清和石达开虽然没有林海丰和郑南对更现代的知识懂得那么多,但他们却很清楚一点,那就是一个再结实、再善打的小孩子,要是遇到了一个站在他面前的巨人的话,也只能是个挨打的货色。

我们为什么不也造上几艘大舰呢?

带着这种疑问,杨秀清和石达开一直等到了一八六四年。

隶属上海东方实业总公司的沪东及江南两大造船厂,分别秘密开建岳飞级铁甲舰“岳飞号”和“文天祥号”。

这是两艘标准排水量达一万一千吨的真正的重型巨舰。

然而这种令杨秀清和石达开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的巨舰,在林海丰和郑南的整体安排中,仅仅就是这么两艘。

于是,到了一八六五年,随着“东方红一号”货轮在天津造船厂的开始建造,这种分歧也达到了顶峰。

“东方红一号”运输铁船是首都科学院舰船所与上海东方实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们,借鉴了英国人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在经过了多方面的反复实验和论证之后,才终于成熟了的最新舰船的设计成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