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领先四十年 > 第二十一章 三一七厂的人才

第二十一章 三一七厂的人才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是放在几十年后,拼爹的年代,贫农出身就没有任何优势了。

“初中毕业,我就辍学务农了,还在大队当过团支部书记。”

“一个偶然的机会,由于我从小就喜欢吹拉弹唱,被招兵的领导现,成为一名文娱兵。”

“大裁军开始,我本以为会回乡务农,结果被当时出差的铁厂长现,招到317厂成为厂子里的宣传队长,现在是厂里的团支部书记。”

“刚开始的时候,厂里的效益很好。我们就在每个周末的晚上在大礼堂给大家表现秦腔之类的节目。”

好像从来没有私下交流过,毕竟那是父亲的同僚,就连巫立行也从不在家里说罗登福的情况,虽然两人在工作上合作得不错。

他也只是好奇。在工作上不会偏私的,可能偶尔倾斜下完全有可能。

“恩,”巫山点点头:“我对你们四位的情况一无所知。就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让大家互相认识下。”

“你们都不说?”蒋文明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场合,率先开口:“巫总、高总好,我就抛砖引玉吧。”

“至于名字我就不用赘述了。因为这名字。从小到现在都会被人误读。”

“逐渐的,厂子里的活儿越来越少,青工众多。当时铁厂长很是焦急,他们没事儿就喜欢喝酒,然后出去和地方上的小青年打架。”

“他老人家找到我,让我把大家组织起来,想办法让简单的生活不再枯燥。”

“好在我虽然比他们大了十多岁,却有着一颗年轻的心,相互之间的交流比较容易,逐一谈心,收获不少。”

没办法的事情,全国上下都在倡导五讲四美的活动,讲文明排在位。

估计高红权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他的扑克脸有些黑黢黢的,看不出来。

“但是,我的名字也给我带来了不少便利。小学时,在班上就是班长,后来担任学校的中队长。”

“我的老家在秦岭省镇坪县。地地道道的秦岭人,祖上八代都是贫农。”

在这个年代。出身很重要。上面没有明文规定,但家庭出身不好的人,一般都不会担任正职领导。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