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领先四十年 > 第一百零二章 现代道教的构想

第一百零二章 现代道教的构想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代中国慕斯林中形成许多著名的门宦。门宦是清代对苏非教团的意译,现代学术界所谓的中国回教门宦制度,则指发展得比较充分、比较典型的苏非教团的组织管理方式。

门宦制就是教主制,每个门宦都有一个被神化了的世袭教主,他既是门宦的精神领袖,又是世俗领袖。在宗教遵行方面,门宦不太重视教乘的五功,而专注于教乘的静修与参悟,尤其沉湎于念诵祈祷会。门宦认为,只有修炼道乘,才能接近真主。各门宦的功修方法均较独特,大都秘不外传。

中国传统思想中神道设教的认识,决定中国社会对任何宗教都不排斥。因而各种宗教在中国的传播没有障碍。

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宗教的作用只限于教化民众,而不像是西方社会把宗教作为统治的基础。因此,在中国历史上,宗教连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的这种地位都没有达到。中国在历史上没有宗教战争的原因就在这里。

因此,宗教在中国社会的地位比较低,是造成各种宗教广泛传播或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汉时佛教初入中国举步为艰,那个时候儒家认为佛教教义是夷狄乱言,无父无君,不耻一顾,应该废除。

佛教为求生存只好寄养在道家门下,正好在释迦摩尼的同一时代有老子出关的传说,于是佛教极力靠拢,自认佛祖当年是老子点化成佛。

有了老子的庇护,就避开了许多不必要的排外打击,于是一帆风顺。到了晋代,遂造成了喧宾夺主之势。

后来晋朝道士王浮写了一部《老子化胡经》。虽然化胡经的内容,不过是再次补述传统中国人对佛教的普遍看法,但那时的佛教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势力已经大到不再忍受那种对佛教不敬、诬谤的言论了。也正是这部化胡经让佛道相争了千年。

也就是说,佛教是先依附于道教,等到自己实力强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就把道教一脚踢了!

巫山不满足于让其他宗教在中国大行其道,而传统的中国道教却日趋没落。后来的诸多恐怖事件,都由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基督教于十九世纪初传入中国,一八零七年,英国伦敦宣道会派遣马礼逊到中国,是为第一个到中国大陆的新教传教士。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的传教活动亦被作为特权列入条约,传教士遂以此为护身符进入内地传教。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教徒人数快到七十万。

一九五零年,吴耀宗等中国基督教领袖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三自宣言”,标志着中国基督教彻底摆脱了外国教会的控制,彻底割断了与帝国主义的关系,实现中国基督教“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基督教事业。

回教公元七世纪中叶自西亚、中东传入中国的一神教信仰。经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传播发展,现已成为中国五大宗教信仰之一,有信徒约两千多万人。

回教传入中国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五个教派,即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这五个教派的基本信仰都属逊尼派,其教规律法又都崇信逊尼派的哈乃飞学派。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