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七十四章 北京和会(上)

第七十四章 北京和会(上)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德皇对于维亚纳的擅自行动也有些不满。也并不希望奥匈方面独吞这块“肥肉”也只是含糊其辞,继续观望。

塞尔维亚王国则采取了和另一时空类似的“猪肉战”。在联盟内宣布对奥匈“猪肉禁运”导致奥匈帝国的咸肉价格短期内就翻了一倍(史实),维也纳因此大伤脑筋。

不过吧尔干国家并非疯子。他们深知德国对奥匈的偏袒,故而明智地把主要矛头对准了相对较弱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巴尔干的大联合首先刺激到了仍处于土耳其奥斯曼统治之下的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等地区。由于德奥一直站在土耳其的一边,这些分裂主义分子对于德奥原本就很是不满。眼看英法方面积极主动地给与帮助,巴尔干的“民族主义〖革〗命者”们迅速开始了行动。

一时之间,刚刚因为高加索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奥斯曼帝国收到了一系列不详的信息:巴尔干地区民族**分子日渐活跃,大肆袭击当地政府乃至驻军,截留税收。鼓动抗税。

德国首相皮洛夫当即约见奥匈帝国大使,询问相关事宜。奥匈方面的态度也很坦率:这只是承认既成事实。

德国一方面把奥匈视为可以在决斗场上“并肩拔剑”的伙伴,一方面又不想得罪土耳其,左右为难之下只好居中和稀泥,拉着奥匈方面对苏丹提供了一笔新的贷款,算是勉强稳住了奥斯曼帝国。

不过,巴尔干的激进分子们已经忍耐不住了。

俄国陷入内战,德奥开始向东扩张,英法的外交老手们立刻开始四处活动。

1878年的巴尔干战争之后,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的众多小国脱离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获得**。此前,这些斯拉夫人为主的国家基本上奉俄国为宗主国,以对抗德奥支持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本来明面上处于德奥同盟的意大利王国,这个时候也有些态度暧昧。

意大利之所以加入德奥同盟,原因是1882年与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面对更加直接的意法矛盾。乃至与法国之间在萨伏伊和尼斯方面的龃龉,意大利不得不寻求德奥同盟的支持。

意大利本身一直对奥匈帝国方面占据蒂罗尔地区不满。也垂涎于奥匈控制的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带,奥匈与意大利联合则主要是出于对抗俄国的压力,为的是在俄奥发生战争的时候,南面的意大利不拖后腿。

现在俄国陷入内战,奥匈压力陡减,顿时露出狰狞面目,一举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又开始进一步做着蚕食塞尔维亚的准备。

现在俄国自顾不暇,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蠢蠢欲动,奥匈又咄咄逼人开始了鲸吞蚕食,巴尔干国家不得不开始自救。

老练的英法外交家们趁虚而入。

绅士们打开皮包,拿出一叠叠的文件,而慷慨的英法银行家也掏出了真金白银。在他们的串联之下,一个泛巴尔干同盟开始形成。除了罗马尼亚与德国连成一气之外,以巴尔干传统强国保加利亚,希腊和塞尔维亚牵头,各小国纷纷加入,结成了一个“北抗奥匈。南对奥斯曼”维护巴尔干地区安定的军事政治同盟。

巴尔干斯拉夫人并非莽夫。

保加利亚的外交家们借助国王(出身德意志萨克森-科达-哥堡公国)与德国的联系,向柏林传递了“善意”的信号,提出巴尔干同盟“只为自保”并非针对柏林方面。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