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世纪帝国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连锁反应(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连锁反应(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伯伦,原本属于〖自〗由党,却由于关税问题上的矛盾,拉着一帮志同道合的〖自〗由党同志另组〖自〗由联盟党,与保守党合作。到了现在,眼看着保守党的贝尔福勋爵执迷不悟,他又干脆大挖保守党的墙角,串联人员组织“关税改革同盟”。这正所谓“老而不死谓之贼”此人折腾来折腾去,固然让英国多次就保护性关税陷入争吵,却也让他自己成为保守党和〖自〗由党都很看不上的人物。此人闹腾十几年,很可能最后还是给旁人做了嫁衣裳。

这样一来,张伯伦的〖自〗由联盟党在选举的时候也难成气候,最终得利的,很有可能就是〖自〗由党。

丘吉尔的视线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亨利,坎贝尔,班纳曼,〖自〗由党温和派代表,人称“好人亨利”年近七旬的老牌政客。

在丘吉尔看来,〖自〗由娄的三巨头中,属于张伯伦派的阿斯奎斯是激进的英帝国主义者,原本就与殖民地自治力量有些不睦,在这个时候一旦上台,英国的这股风潮就不知道要吹到什么地方,一个没留神就是引火上身。这个人可以做内阁成员,却未必可以被接纳为首相。

劳合,乔治,这个人有足够的野心和手腕,也有有足够的煽动力,大胆,有魅力,非常机智,善于辩论。很多时候,丘吉尔都不自禁地模仿这位野心勃勃的〖自〗由主义者,而且很有策略地和这位他看好的后起之秀,〖自〗由党激进派保持着密切的关系。

丘吉尔是一个典型的大英帝国主义者。他与张伯伦发生的冲突,只是具体国策方面的认识差异,而非根本理念上的冲突。当时的丘吉尔年轻气盛,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把不列颠传统的一切奉若圭臬,因此对张伯伦离经叛道的“真正帝国主义”无法芶同,导*分道扬镳。

到了现在,面对英国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受到的沉重打击,面对〖中〗国通过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取得的成就,面对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沧海桑田,这位年轻议员也重新修正了自己的观点。

抛出那两篇作品,一方面是出于责任感,一方面也是为了试探英国朝野的反应,以便于下一步的行动。

丘吉尔并不着急,他有的是时间。

在他看来,保守党贝尔福内阁已经是日薄西山,只是早下台和晚下台的区别罢了。现在,他需要摸清楚的主要有两件事:第一,保守党通过内部换马,是否可以解决受到弹劾的威胁:第二,如果解散国会,重新选举,谁会赢得多数。

但毕竟这个人的资历还浅。而且更重要的,劳合,乔治属于〖自〗由主义激进派,对布尔人持同情态度,对殖民地,社会下层民众持同情态度,甚至在1901年险些被英帝国主义分子以私刑处死。这样一个和英国主流思想风潮有点背离的人物,在这个时候,很难一下子被英国上流社会接纳成为首相。

翻回头来再看“好人亨利”这位老资格〖自〗由党魁,和各个派别相处都不错,为人圆滑,和皇室的关系也不错,甚至在保守党那边也颇有些人脉。

出身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骑兵科,曾经就职于皇家瞟骑兵团,精于马经的丘吉尔,就这样用观察赛马的方式仔细观察着这些英国政坛的风云人物,最终决定了筹码的投向。

在丘吉尔看来,保守党内部固然有很多人支持张伯伦,但贝尔福内阁长期表现的低迷,在这个时候,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个人,更是把整个保守党拉下了水。当然,保守党形象的低落也有丘吉尔的功劳。这位被保守党视为“叛逆”的〖自〗由党年轻议员,通过这两篇文章,巧妙地把英国这十年来的经济低迷,国际地位下降,军事表现差劲,统统归到了贝尔福内阁的头上。当然,这本来也并非杜撰,而是客观的事实。

总之,即使换马,也无法挽回保守党的人气。

那么,解散国会重新选举,从目前的情况看,贝尔福内阁臭了大街,关税改革很可能成为一个香饽饽。对中下层来说,保护性关税意味着很多被其他工业国抢走的工作岗位会回来,而英帝国内部特惠关税可以保证从加拿大,澳洲和印度进口的农产品价格不会出现大的上涨,也就能够争取到中下阶层的支持。对工业资本家来说,这些措施意味着英国本土的工商企业会获利。唯一可能不高兴的,除了亚当,斯密的徒子徒孙,还有那帮子顽固守旧的上院贵族,老派人物,再就是在英国和海外,尤其是〖中〗国都有大笔投资的银行家和食利者了。

这样一来,约瑟夫张伯伦这个大英帝国主义的旗手,关税改革的倡导者,万众瞩目的政治家,能够获取首相的宝座吗?

温斯顿,丘吉尔老练地观察着张伯伦的表现,看着这位老牌政治家四处活动,最后却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戏。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