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书屋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明朝女人 > 明朝女人 第47节

明朝女人 第47节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看病难却是能力所能及改变的。柳娘对药铺伙计进行统一培训, 教导他们什么是“微笑服务”,铺子里的大师傅也总教他们不可带眼看人, 可总有人免不了瞧不起穷人。对药堂伙计进行统一管理的同时,柳娘还专门抽出两个人来,在药堂旁边的偏门那里讲解常见病症和治疗方法。那些穷人经常来听,若是自己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直接在山上挖些野草药就能治好。

同时,柳娘也改进药品的使用方式。中医最传统的四大剂型有丸、散、膏、丹,但最普遍的还是汤药。一副药加三碗水,煮成一碗,这说法也太婉转大概了,专门的药堂还配了煎药人,可见煎药也是一门学问。

柳娘有心改变,自然想把散装汤剂变成中成药,便于携带,易于服用。

柳娘看了许多医书,做了很多书上有的药品,但有时灵光一闪,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医总是慢吞吞的,还有庸医治不好病,总拿“标本兼治”说话,骗病人说这是在治根呢!

一心一意,一生奉献,尚且不敢自夸成“大家”,而今高高在上怎么可能有所成就!

柳娘心想,怪不得这几年枯叶道长不再指点她的医术,只说“等等”。有些感悟,果真只有时间能赋予。

柳娘今日才恍然大悟,以前担心的安全啊、名声啊,什么都是浮云。她有天然“高贵”的身份,没有人愿意平白得罪她;她有高明的医术,不会无缘无故碰上医闹。世上仍旧是好人多,坏人少,不广泛见证病例,医术怎能进步?这几年一年只能看几次病,她居然没有引起警觉?

柳娘叹了又叹,居然今日才顿悟。

第85章 最快活

柳娘却看过许多“话本小说”,里面的神医基本上达到了“神”的境界,一根金针走南北,一味秘药闯天下。艺术来源于生活,柳娘心想,艺术创作也该有原型吧?柳娘在下乡看病的途中就突然有了灵感。

有一户农户家中老父亲病重,孝子在庆余堂求医,柳娘便跟着来了。刚好他们家有一头老死的黄牛,请示官府之后,正在宰杀。柳娘是来看病的“贵客”,农户家也不愿让她受惊,请她到屋里安歇。突然外面却传来了喧嚣之声,不一会儿就有人簇拥着主人家进来了。

等到门口见柳娘两个丫鬟俏生生立在门口,柳娘更是尊贵威严不可直视。那一群人你推我我推你,最后还是主人家和宰牛的汉子进来了。

“可是有什么事?”柳娘温言问道,她看这两个汉子和看晚辈差不多,言语充满了慈祥。

农户家的汉子憋红了脸也没说出一句话来,这辈子他做过最大胆的事情就是去庆余堂请大夫了,还是因为他家老牛老了,能卖几个钱了才敢去的。农户的婆娘在柳娘身后翻白眼,这杀千刀的蠢汉子,平日里叽叽喳喳麻雀投生似的,关键时候却说不出话来。

又堪破一层迷障, 离真正的医学之路又近了一步, 如何不让人欢欣鼓舞?

正如柳娘所料,她就算去了庆余堂坐诊, 也无人敢看低她。大户人家请她看病依旧礼仪周全, 派车马轿子;小户人家也在堂上由她坐诊。真有病得起不来的, 若是病症少见, 情况合适,柳娘愿意上门看诊, 有时还倒贴医药费用。

慢慢的, 柳娘名医的名声在中下层百姓间也传播开来, 整个杭州城, 说起自在观的南霄道长, 都要竖起大拇指夸一句仁心仁术。

柳娘在门诊见识稀奇古怪的病症同时, 也发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真的是千古难题, 此时尤甚。

看病贵柳娘没办法,医药成本在那里, 她遇到实在困难的就免了他们的医药费,然后自己掏腰包补足庆余堂的帐。庆余堂自有运行规则,还是柳娘亲自制定的, 她不愿坏了规矩, 做善事拖垮了药堂, 那善事也要蒙上一层阴影。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